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正文

你没看错:苏黎世保险公司专对母语是英语的员工“培训英语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7/9/11 13:02:11 人气: 标签:公司新闻英文

  本·巴伦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天天和打交道,从没觉得用英语与人交流存在什么障碍。直到7年前,他加盟跨国企业苏黎世保险公司,才发现同样讲英语,那些欧洲同事竟然听不懂他说的话,时而打断他:“那么您的意思是?”

  为了能讲出让更多非母语者听得懂的英语,巴伦重新上起了英语课。苏黎世保险公司总部位于名城苏黎世,专门为母语是英语的员工开设英语网络课程。经过这样的内部培训,巴伦了解到那些非母语者理解起他的话来,可能并不如他想象得那么轻松。要是他无意中再穿插进一两句美国南方俚语,更可能让他们丈二摸不着头脑。

  “举个例子,我要是说‘That dog don’t hunt’(字面意思是‘狗不打猎’),其实是想说‘那可能不是什么好主意’,”他说,“这是美国南方人都明白的说法,但他们(欧洲同事)听不懂。”

  巴伦不是第一个遇到类似尴尬的英语母语者。英国约克大学社会语言学专家多米尼克·瓦特说,欧洲议会上,甚至有非母语者向母语者抱怨:“难道你不能像我们这些人一样说英语吗?”

  按照瓦特说法,单单从数量上看,母语者已不具备讲英语的绝对优势。英国国际文化和教育交流机构英国文化协会跨文化交流专家尼尔·肖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17.5亿人能用英语日常交流,这个数字有望在2020年增至20亿。其中,非母语者人数远远超出母语者。在很多场合,需要调整、适应新的反而是母语者,因为他们发现无论是说还是听,对方似乎都不太明白自己。

  肖介绍,英语文化协会在9月开设的跨文化交流课上,引导来自新加坡、南非等英语国家的学生重新思考如何与人交谈。“他们中许多人多多少少受到些:原来他们讲英语并不像他们想象得那样清晰明了。”

  如果说巴伦的困惑在于别人听不懂他的话,至少这种障碍尚未造成经济损失。而英国公司先前报道,一家知名跨国企业的一场巨额损失,根源就在于一封邮件里一个单词引发的歧义。

  写邮件的人母语是英语,自认为意思表达得很清楚,就将邮件发给了外国同事。谁料想,邮件中那个最关键的词是一个相当专业的行业术语,收件人因为拿不准意思查字典时,却发现两个完全相反的解释。他按照错误的理解行事,项目最终失败,给公司造成的损失数以十万美元计。

  几个月后,公司高层调查原因时才发现,一切不幸源于那个单词。由于双方理解南辕北辙,事态发展迅速失控。

  了解这件事经过的是商务英语兼跨文化交流培训师贾全(音译),现居住在英国。贾说,出于公司信息的目的,她不能具体说出那个单词及公司名称。贾补充道,类似误会在跨国公司中时有发生,或大或小,一旦发生,公司通常会把责任推到母语者身上——这一幕就颇具意味:相较于母语非英语的人,那些打小说英语的反而最不擅长用母语表达自己意思。

  “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这让很多母语是英语者很开心,”贾说,“他们觉得没必要花时间再学一门语言,但开会时你常常发现,一屋子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在用英语交流,彼此都能理解对方意思,这时走进来一个英国人或美国人,却没人听得懂他们的话。”

  究其原因,在工作的跨文化交流顾问罗伯特·吉布森认为,语言本就在不断发展,而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英语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以前提起英语,大家往往首先想到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以之为标准,而目前趋势是,这种所谓的“标准英语”地位不断受到冲击,“发展出许多种类”,其中既包括德式英语、中式英语等“本土化”英语,也包括某个机构内的特定用法——不少跨国公司会有自己独特用法,那些母语者却不一定能理解。面对这样的文化冲击,常用外语工作的人往往能展现出更高的认知度和适应力,尽可能选择能让更多非母语者理解的词语和说法表达,而这正是不少母语者缺乏的。

  国际交流培训机构英国约克公司为苏黎世保险公司开设了专供母语是英语的员工学习的英语网络课程。约克公司主管鲍勃·迪格内恩说,母语者要想扭转当下交流劣势,最有用的一个办法就是放缓语速。

  迪格内恩解释道,母语者讲线个单词,要想让多数非母语者能基本听懂且不太费劲,就得将语速降至每分钟150个单词左右。

  “放慢语速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能力,需要花费6至12个月才能掌握好,”他说,“演员们会学习一些技巧,如控制语音、延长停顿时间等。个人训练时,可以在讲话时拿手机录音,然后回放,试着控制语速,直至实现每分钟讲约150个单词。”

  表述完整清晰也很重要。母语者无论是讲话还是书写,都喜欢使用缩略语,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那些他们认为相当通俗易懂的缩略语,非母语者可能半天都反应不过来。苏黎世保险公司IP业务专管迈克尔·布拉特纳对这一点深有感触。

  “我第一次在国际化下工作时,有人说‘ETA16:53’(ETA是英文‘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估计到达时间)’的首字母缩写),我第一反应是‘ETA是什么鬼东西?’,”母语是德语的布拉特纳说,“更让人困惑的是,部分英式英语缩略语和美式英语区别很大。”

  布拉特纳补充道,不同英语国家文化不同,体现在英语用词上也会让非母语者感到困惑。例如,当一个英国人对某项提议回复道“有意思”时,其实想表达的意思是“这算什么提议啊!”他的英国对这种婉转的表达可能心知肚明,但外国人可能只会理解到字面意思,从而误以为他至少不反对这个提议。

  巴伦对这些交流要点深以为然。现如今,他已是美国分公司负责国际事务的资深认知发展顾问,跟海外同事打交道时会刻意放缓语速,写公文或邮件时也不再用缩略语,就连他习惯了的美国习语和俚语也是能不用就不用。像他这样重新学习在国际场合下如何使用英语的母语者数量也许不多,但正在不断增加。

  推荐: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