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知识 > 正文

文化遗产基础知识50条

作者:佚名 来源: 日期:2023-3-18 10:47:25 人气: 标签:相关知识技能

  “国际博物馆日”是1977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并通过的。每年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之后,《后汉书·南匈奴传》有:“制衣裳,备文物。”以上所说的“文、物”原是指当时的礼乐典章制度,与现代所指文物的涵义不同。到唐代,骆宾王诗:“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杜牧诗:“六朝文物草连天,天淡云闲今古同”。这里所指的“文物”,其涵义已接近于现代所指文物的涵义,所指已是前代遗物了。北宋中叶(11世纪),以青铜器、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石学兴起,以后又逐渐扩大到研究其他各种古代器物,把这些器物统称之为“古器物”或“古物”。在明代和清初比较普遍使用的名称是“古董”或“骨董”。到清乾隆年间 (18世纪)又开始使用“古玩”一 词。这些不同的名称,涵义基相同,但在很多场合,古董、骨董和古玩,是指书画、碑帖以外的古器物。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

  国际博物馆协会是博物馆的国际学术组织。1946年11月,由美国博物馆协会会长C·J·哈姆林创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文化遗产为“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观点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及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物”,按其自然属性可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以及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的城市、城镇、街道、村庄。不可移动文物分文物单位、文物备案单位以及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单位分为国家级文物单位、省(市)级文物单位、区(县)级文物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省(市)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

  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国家发展文物事业。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将文物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联合国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根据联合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自然景观,提供下列:(一)不分国籍,都受到联合国集体.战争情况下不得列入范围。(二)提供本国所不具备的专家、技术、仪器等帮助。(三)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与要求:(一)文化遗产的定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对文化遗产的定义有文物、建筑群、遗址,其中“遗址”的定义是: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自然与人类结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的地区。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莱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

  (4)可作为一种类型建筑群或景观的杰作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的作品。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是处在不可的变化之下.容易损毁的地址。

  总协调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推举出的世界遗产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的世界遗产中心兼任其秘书处,处理日常事务。世界遗产委员会是问机构。为确保世界遗产工作的科学性和性,其相关事项要建立在的国际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世界自然资源联盟”和“国际文物修复研究中心”研讨、论证的基础上议决。

  国家文物局负责机关文电、会务、机要、档案和保密、、政务公开工作;负责机关财务、基建等工作,指导监督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负责文物和博物馆业务统计工作;承担对外和对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工作。

  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青铜时代必须具备这样一个特点:青铜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偶然地制造和使用青铜器的时代不能认定为青铜时代

  青铜是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因为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低。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 4.7倍,性能良好。

  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对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出现人类到青铜器的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6000至4000年左右。这一时代是人类从猿人经过漫长的历史、逐步进化为现代人的时期。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铁器时代是继青铜时代之后的又一个时代,它以能够冶铁和制造铁器为标志。铁器时代是丹麦考古学家Christian Jürgensen Thomsen于1836年提出的三时代系统(Three-age System)的最后的主要时期,三时代系统共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与铁器时代。

  二重法:1925年,由王国维提倡,“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

  酱酒直通车,品酒师团队,为老百姓寻好酒,77个月,坚守初心,不忘。 盛世中国,不缺粮,不缺酒师,不缺先进设备,好酒当当不贵,好酒本不贵!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