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知识 > 正文

【永平美文】抗日战争中的永平人民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9-5-30 16:37:27 人气: 标签:抗日战争相关文章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中国半壁河山沦于日寇铁蹄之下。最为严峻的是几乎所有沿海港口相继沦陷,我国对外国际通道被,各种援华物资无法运进,致使抗战物资十分匮乏。这种局势,使中国抗日战争处在了相当的境地。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开通一条连外国际通道,对中华民族来说攸关。

  1937年8月,国民决定修筑滇缅公。该起于昆明,止于缅甸腊戍,与缅甸的中央铁连接,直接贯通缅甸首都仰光港口。滇缅公在中国境内959.4公里,昆明至下关段早在1921年就已通车。这时修筑的是下关到畹町段,全长457.4公里。滇缅公从下关出来便经漾濞、永平、云龙,过澜沧江经保山达畹町。

  滇缅公在永平县境内有78公里,从胜备桥到黑羊箐。这一地段处澜沧江断裂地带,澜沧江的支流胜备河、银江河、沘江等遍布其中,大小山谷纵横交错,博南山脉的铁丝窝岭、麦庄岭高耸入云,麦庄岭的南坡直下至澜沧江边,山高坡陡,施工十分。永平县在1938年1月初开工上马,当时人口仅五万多人,每天上马民工3000人。时任永平县长马秉升,曾对下属说:“如果不能按时完成筑任务,只有一起去跳怒江。”马县长日夜操劳, 致使他的右眼失明了。最终永平仅用七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任务,负责的段毛全部开通,用工约五十万个,创造了奇迹当中的奇迹。

  后来接任马县长的王锡光县长曾亲自创作了《修筑滇缅公纪念歌》,这首歌真实地记录了永平人民裹粮携锄、冻饿的修情景,了永平人民为日寇不畏的民族。记录这首歌的石碑,现存于永平县文管局,这块碑是永平人民参加抗日战争的功绩碑。

  1940年10月,日寇为切断中国抗日战争的补给线——滇缅公,开始对滇缅公上的枢纽,澜沧江功果桥进行轰炸。当年12月,永平县调集了500民男人断掌手相图解工,修筑连接功果桥渡口的西岸便道,以供渡船、浮筏、浮桥通车用。后来的事明,这段便道修筑的战略意义非常重大。1941年1月22日,渡口西岸便道修筑完工,东岸渡口开工,用了144只空汽油桶做成的“大渡船”下水。第二天12时,有九架日机第十四次轰炸功果桥,桥上有四根钢索被炸断,桥身半部坠江。日本东京的地“滇缅公已断,三个月内无通车希望。”国民交通部急电滇缅公工程技术人员昼夜抢修,务必尽快通车。

  这时候原来修建好的渡口通道和汽油桶做成的“大渡船”发挥了作用,汽车开上“大渡船”,船可载重5.5吨,民工们用钢绳将“大渡船”在两岸间拉来拉去直到大桥修复。就在交通部的急电发出不久,永平、云龙八百名民工组成的大桥抢修队就回电说:滇缅公的车队已经通过了波浪汹涌的澜沧江,整条公保持着畅通。有力回击了日本东京的,大大鼓舞了抗战将士。从1940年10月18日至次年2月17日,日军就轰炸功果桥16次,出动飞机242架次,投下上千枚。但是由于有永平、云龙800名民工参加的军民抢修队的昼夜抢修,保障了功果桥的畅通。所以滇缅公被誉为“炸不断的”。

  为了功果桥,国民决定在功果桥东山顶上设置防空炮台。防空炮台需修筑的公长20.8公里。永平县负责10.8公里。1941年3月接到通知后,就及时征集民工上马,县上派杨承恩为督工,上工500人。时任县长李杰亲临工地督催、鼓劲。通过7个月的昼夜苦战,永平投工10万个,云龙投工24万个。10月19日,硬生生地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防空炮台公。开通后,三门美制高射炮运到了炮台,有了高射炮,日机再也不敢地对功果桥狂轰滥炸了。

  防空炮台刚,永平人民又投入到了滇缅公加铺柏油面的砂石料的准备工作中。1941年11月1日该项工程开工,全县每天出工2000人,至次年5月7日,用工30万个,全面完成了省的土石方任务。1943年秋天,滇缅公全线天的时间,就全面完成了任务,用工10万个。

  1945年3月,永平县又参加了从保山到密支那公的修筑。当时县委派杨标为督工,黄爱群为技术指导,率2500人的民工队伍,从永平出发,步行四天,浩浩荡荡开到保山蒲缥。这次修筑的公总长33公里,从蒲缥的孔雀寺起到马厂街止。此地地势险峻、天气恶劣、到处瘴疠密布,所以施工非常艰苦,许多民工染疾生病,捐躯他乡。6月份,历时三个多月,工程毛完工,用工22万个。这条因桥涵等没有修建,所以最后没有通车。

  滇缅公在刚刚通车时,每月货物运载量就达到1000吨。从1937年7月至1942年5月的几年中,滇缅公抢运的军需品共计45.2万吨,汽车1.3万辆。所以有人说,自抗日战争以来,最悲壮、最恢宏、最巨大的贡献便是修筑滇缅公,并把它称为“中华第一”。而在这条公的开挖修筑、改善加宽、抢修保通及其它各项工程中,永平县人民共投工120多万个,每次都提前完成各项任务。

  1941年,滇西抗战开始,10月腾冲失守。永平从原来的抗日大后方,一下子转变成了滇西抗战的前沿第二防线,一时间大军云集。抗日战争时期的永平县是云南省的三等小县,人口少,土地贫瘠,当时永平的粮食产量只能自给。但为了抗战,全县人民只好勒紧裤带、咬紧牙关,为驻军提供粮食。自1942年至1944年三年间,共筹集军粮4064万斤,马料2369万斤。时任云南省田赋粮食督导员的李子静,在永平督征时写的《永平的粮赋》曾记录说:“大军云集,军粮不敷应用,农民税粮比之往昔,每年超过十几倍。在这样一个小县,出了这样多的物力,其痛苦实难言喻。今以杂粮代其食,赤贫无力者,则以山果裹其腹,所以我国这次空前胜利,实在是人民饿干出来的。”这段文字真实地反映了永平人民无条件支援抗战的历史事实。

  当时大军云集永平,先后驻扎在此的有3个师,此外还有陆军七九兵站医院、第二军战炮营、骡马大队、第十一集团军兵站分监部、远征军兵站总监部,以及一些数不清的过境部队。这些部队的菜蔬都是在驻地解决,消耗的数量真是无法统计。

  永平人民为滇西抗战,倾其人力物力,畜力也未例外。当时滇缅公上的汽车运力不足,地方上又没有公,县内征集的军粮几乎都是靠人背马驮送往前方:一沿滇缅公出县境过功果桥到漕涧,征用骡马3300匹,农民6600多名;另一由杉阳过霁虹桥经保山到怒江前线余人。这些赶马人、农民分期分批不分昼夜地奔波在高山峻岭的羊肠小道上,他们中有许多人因劳累、饥饿、疾病而捐躯在途中。

  抗日战争中,永平人民以豪迈的气概、勇于奉献的、的意志、的民族,了巨大的,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丰功伟绩!这场战争给永平人民留下了光荣的史绩,更留下了千载难忘的痛苦记忆。这痛苦的记忆将永远警示着永平人民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文章来源于博贝棋牌850游戏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